從靠天吃飯到科學種植
江源村竹筍錯峰上市“錢”景好
2月17日,在常山縣何家鄉江源村食用竹基地內,村民們采挖著破土而出的雷筍,享受著收獲的喜悅!艾F在市面上的雷筍正俏銷!被胤N植戶鄧小峰說,原本受季節限制生長的雷筍,在借助科學的種植管理技術后,可以提前或延遲出筍時間,錯峰上市,延長供應周期。
江源村食用竹種植面積約3000畝,主要種植白哺雞竹和雷筍,主要銷往杭州、上海、蘇州等地,成為當地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2023年,在外地從事竹筍種植工作的鄧小峰,注意到何家鄉竹林資源豐富,于是從江源村承包了50畝竹林,開啟食用竹產業發展之路。
竹筍的生長周期與氣候密切相關!斑@個季節能快速長出竹筍,就靠這一地不起眼的‘殼殼’了!编囆》逯钢_下說道,“殼殼”其實是礱糠。他抓起一把礱糠解釋:通常雷筍的春季采摘季節在3月至5月,但通過覆蓋20厘米厚的礱糠,地表溫度能恒定在22℃至25℃,為竹筍在寒冬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今年2月初,這批用礱糠種植的雷筍提前破土而出,在春節期間搶占了市場先機。此外,這種方法還能避免雷筍在氣溫波動幅度較大的春季因受凍而造成損失,保證其穩定生長。
“用新方式種植的雷筍,確實長勢喜人!痹诨赝诰蚶坠S的村民江天紅感慨,與他之前種植的筍相比,這些筍不僅個頭均勻、口感鮮美,還能賣出更高的價格。據了解,受去年降雨量減少的影響,今年江源村的雷筍產量較去年有所下降,每畝產量約900公斤,但春節期間每公斤售價高達60元,是常規季節的1.5倍。
“我們全力支持每一位在村里發展的創業者。”江源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江峰表示,鄧小峰為當地村民提供了挖筍的工作機會,支付了18萬元的勞務費,帶動50多名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并毫無保留地向村民推廣科學種植技術。同時,村集體也積極行動,幫助種植基地解決了數公里水渠的修復難題,并協助鄧小峰在今年建設噴淋裝置,進一步優化竹林的水分供給。
“像鄧小峰這樣的種植戶在江源村還有很多!焙渭亦l宣傳委員彭亞捷說,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江源村90%以上的農戶都種植了食用竹。2024年,全村竹筍產量約240萬公斤,產值達4800余萬元。此外,江源村還與何家村、樊家村抱團組建了常山縣廉竹文化旅游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公司不僅對內實行竹筍保底收購,對外也形成了規;闹窆S供應。同時,該公司還流轉了100多畝竹林,出租給種植大戶,目前這些竹林正處于管護和培育階段。
(衢州日報 記者 吳婧涵 報道組 葛錦熙 通訊員 游待露 朱沁怡)
公眾號 |
手機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