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苗木供應信息 | 苗木求購信息 | 苗木報價 | 苗木品種 | 園林新聞 | 園林助手 | 苗木圖片 | 植物庫 | 園藝 |
-------------------------------------------------------------------------------- (一)水稻的產量構成因素及其形成 水稻的產量是由每畝穗數、每穗粒數(穎花數)、結實率及粒重(千粒重)四個因素組成的。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補償的,并不是每畝穗數愈多,或每穗粒數,或結實率,或粒重愈高,產量就愈高。而是當每畝有效穗數超過某一定數量時,每穗粒數、結實率和粒重并不增加,反而有所下降或減輕,反之穗數不足時,雖能穗大粒多,但因穗數不足,也不能高產。因此只有各個因素協調增長,當全田總實粒數達到最高時,粒重相對穩定或有所提高的情況下,才能獲得高產,產量構成因素中穗數是由群體發展所決定的,而群體是由個體所組成,群體的發展反過來又影響了個體發育,影響到各個體的每穗粒數和粒重。因此,它們之間的關系也是群體與個體對立統一關系的反映。 從雙季稻千斤高產田的構成因素來看,可分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每畝穗數與粒數并重,每畝35一40萬左右,每穗粒數50一60粒左右,高產田塊多屬于這一類型,多數是在基本苗中等時產生的。第二種類型:每畝穗數多,但每穗粒數少。每畝穗數40萬以上,每穗實粒數在40一50粒,大多是在基本苗較多時產生的。第三種類型:以大穗為主。每畝穗數以35萬以下,每穗實粒數60粒以上,大多是基本苗較少時產生的。 由此可見,高產水稻不同群體各產量因素的組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根據品種類型、生育期長短、環境和栽培條件的不同以及施肥水平的高低等而轉移的,并對水稻產量的形成過程和各因素的組合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必須因地制宜地制定栽培管理措施,在生長過程中不斷協調各因素間的相互關系,從而達到合理的產量構成因素。 水稻的各產量因素是水稻一生的不同生育期形成的,它與不同生育期的器官建成過程有著密切相關聯系。 以江蘇省沿江地區為例:早稻(中熟品種)4月初播種,5月初移栽,5月上中旬始蘗,5月下旬進入分蘗盛期,7月上旬始穗,7月底8月初成熟。雙季晚稻(滬選19)于6月中旬播種,7月底8月初移栽,8月中旬始蘗,9月上中旬抽穗, 10月底11月初 成熟。 由于不同生育時期生長不同器官,對產量的作用也不同,所以采取的措施也不相同。 1.秧苗期是奪取水稻高產的基礎時期。在秧苗素質較好的條件下,基本苗多,穗數也多。適齡壯秧,穗大粒多,超齡秧苗(即秧齡過長),穗型變小,秧齡過短(指后季稻)常不能正常授粉結實?傊,秧苗素質的好壞對穗數、粒數和粒重的形成有根大影響。因此,要奪取水稻高產,必須狠抓足苗、適齡、壯秧這一環。 2.分蘗期是決定每畝穗數的關鍵時期。每畝穗數是由主莖穗和分蘗穗所組成,適當增加基本苗數和提高單株成穗率是增加每畝有效穗數的兩個方面。主莖穗決定于基本苗的多少,有時弱苗也不能成穗,壯秧足苗才能達到相應數量的主莖穗。分蘗穗決定于分蘗成穗率,分蘗成穗率以該品種的分蘗特性、移栽葉齡、苗體壯弱以及栽培與氣候條件有關,移栽時葉齡決定有效分蘗的起始節位,栽培與氣候條件在相當程度上決定分蘗發生的遲早和快慢,從而影響分蘗的有效性。增穗措施要下在有效分蘗期,在分蘗初期施肥增穗效果顯著,過了分蘗高峰期施肥,增穗效果就不明顯,分蘗期已過再進行施肥,幾乎看不出對增穗的效果。 因此,分蘗期的要求是促進早發和防止遲發,在積極促進早發的基礎上,控制分蘗發生過多,協調群體與個體的生長關系,達到足蘗壯株,為足穗大穗奠定基礎。 3.長穗期是決定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也是培育壯稈為粒重奠定基礎的時期。每穗粒數的多少,既決定于每穗的分化穎花數,也受退化穎花數的影響。分化穎花數多是增加粒數的基礎,但分化穎花,未必能全部發育為正常穎花。因此,增加每穗粒數,就必須既要增加每穗分化穎花數,又要減少穎花退化,在高產條件下,后者的作用尤為突出。 每穗分化穎花數是以營養生長量為基礎,但主要決定于第一苞原基分化到雌雄蕊形成期(即穎花增加期),而穎花退化則發生于花粉母細胞形成到花粉粒成熟(即穎花減退期),其中穎花退化大量發生于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前后。故生產上稱穎花增加期的施肥為促花肥,穎花減退期的施肥為;ǚ剩弋a栽培營養生長量較大,一般具備了分化較多的穎花的條件下,保花肥的施用尤為重要。 長穗期是稻株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并進的時期,在幼穗分化的同時,莖稈、葉片和根系等器官生長均十分迅速。有效分蘗和無效分蘗兩極分化,此時,群體與個體,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易于產生不利于高產的矛盾。因此采取相應措施協調上述三者之間生長的關系,滿足形成壯稈不倒、穗大粒多,根健活熟所需要的條件,保證減數分裂前后的肥水供應,則更是奪取高產的經濟有效措施。 4.結實期是決定結實率和粒重的時期,也是實際產量的決定期?樟5男纬,一是由于出穗前花器發育不健全,不具授粉能力;二是發育完全的穎花,因溫度、暴雨、強風、農藥等致使不能正常授粉。秕粒則是因結實障礙灌漿中途停止所致。 粒重決定于兩個因素:一是谷殼體積大小,谷殼的體積在減數分裂期已基本決定,二是出穗后灌漿物質的合成、運轉對胚乳充實的程度,以灌漿盛期關系最為密切,直至黃熟末期。粒重和結實率主要決定于出穗后稻株的生育狀態。研究證明,水稻籽粒的物質來源約有2/3依靠抽穗后的上部三張葉片的光合產物,其余1/3依靠出穗前莖鞘內貯藏的養分。因此,要盡力防止“早衰”提高根系活力,延長葉片壽命,增強光合效率,同時也要防止貪青遲熟而造成青殼秕粒,在生育后期一定要圍繞著“養根保葉”加強管理和病蟲害防治,以達到增粒、增重、高產的目的。 (二)水稻的物質積累和分配 水稻各個產量因素的形成,都必須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只有增加群體的物質積累,才有可能在單位面積上得到更高產量。 水稻的積累物質大約有80一90%來自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就是水稻葉片等綠色組織利用太陽光能,將葉片從空氣中吸人的二氧化碳和根系從土壤中吸來的水,合成含碳的有機物質。而從土壤中吸收的各種營養元素(除氮、磷、鉀外,還有硅,微量的鈣、鎂、錳、鐵、硫、硼、鉬、銅等)占其積累物質的總量不過10一20%,水稻的產量高低主要取決于光合作用狀況的優劣。 水稻在現青后,就開始光合作用,積累物質。在穗分化開始前后,水稻積累的物質,主要用于根、莖、葉、蘗的生長,在穗分化后,除繼續用于營養器官的生長外,在莖稈與葉鞘中貯藏物質(主要是淀粉)有了明顯的增長,大約到出穗時達到最高峰。出穗后,這些貯藏物質迅速分解,作為灌漿物質運往穗部,約占谷粒重量的30%,而稻株在抽穗后積累起來的有機物質,除少量維持營養器官的生理功能外,其主要運至穗部。稻株在成熟時,地上部分的總產量(包括谷粒)稱為生物產量,谷粒的產量稱為經濟產量,經濟產量占生物產量的比率稱為經濟系數。水稻經濟系數一般在0.5左右,即稻谷干重占地上部干重的50%左右,但與品種條件不同會有變化。因而,要奪取水稻高產,首先要有較高的生物產量,同時還要有較高的經濟系數。水稻一生中物質積累和分配大體過程,見水稻的物質積累主要決定于綠色葉面積和單位葉面積在單位時間內的凈光合率,即實際積累的有機物質的數量。所以要提高群體積累的生物產量,必須要增加綠色葉面積和提高單位葉面積單位時間內凈光合效率。 一般地說,在水稻群體的葉面積系數(即綠色葉面積對土地面積的倍數)小于 2.0一2.5時,凈光合量幾乎完全決定于葉面積的大小。因為,在葉面積系數較低時,每個葉面都可得較充分而一致的光照,保持穩定的光合效率。而群體葉面積越大,群體的凈光合量也就越大,葉面積繼續增大,由于葉片相互遮蔭,一部分葉片受光不足,單位葉面積的光合效率降低,而群體的凈光合量還是繼續增加,當時面積達到6一8時,群體的凈光合量達到最大。如葉面積再增加,多光不足的葉面積增多,而呼吸量也隨葉面積的增加。而增加,致使群體的凈光合量下降 。群體光合量達到最大的葉面積稱為最適葉面積。研究證明孕穗期后的物質積累與產量關系極為密切,因此,提高孕穗期后的物質積累是提高產量的關鍵,就必須保證孕穗期的葉面積為最適葉面積,葉片要窄厚挺直,減少相互遮蔭,提高光合效率和防止葉片早衰。所以,為了取得高產,在栽培上,不但要使孕穗期有適量的穗數和穎花數,而且還要使水稻的群體形成高光合效率的結構。( 佚名)
|
|
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會及時處理,謝謝! | |
西安小葉女貞球大
陜西紅葉石楠球種
精品垂柳、大間距
精品刺槐、平頭發
西洋鵑種植苗圃貨
西洋鵑籠子、好貨
西洋鵑小苗、四季
精品西洋鵑13杯、
西洋鵑產地、西洋
西洋鵑小杯苗子、
13杯西洋鵑地被小
70-80高大葉黃楊杯
1-2米高大葉黃楊毛
1.2米高大葉黃楊籠
1.5米高大葉黃楊地
60高大葉黃楊杯苗
陜西15公分紅葉李
陜西大葉女貞基地
陜西側柏球1.5米冠
抗旱耐澇萬年青2米
迎春批發、迎春杯
迎春批發、迎春杯
迎春、迎春小苗、
連翹批發、連翹供
連翹、連翹基地、
20-30公分金葉石菖
金葉女貞綠籬工程
大葉黃楊綠籬工程
小葉黃楊綠籬工程
密碼沙地柏、60公
1米以上金銀木、金
陜西側柏基地、高
陜西小葉黃楊批發
西安灑金柏大型基
冷季牧草綠肥青飼
榆葉梅球、重瓣榆
榆樹小苗、小榆樹
60高萬年青大杯、
50高萬年青批發基
2米高萬年青地籠子
1.8米高萬年青綠籬
1米高萬年青基地批
16杯萬年青小苗、
木春菊大杯小杯、
木春菊產地批發、
木春菊工程苗、成
四川木春菊小苗、
木春菊杯苗盆苗、
20-30公分木春菊綠
16杯木春菊大杯、